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教师参加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第二语言习得”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培训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

2025-09-04

浏览次数:

点击:[]次

2025825日至28日,由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承办的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第二语言习得”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成功举办。我院樊燕龙老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涵盖主旨报告、专题讲座、教学展示与分享、专题工作坊、实操培训和分组讨论等多个模块,邀请到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多位知名学者组成主讲团队。来自全国87所高校的90余名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学习与交流。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于天琪在开幕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迎来的发展机遇和已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强调了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建成。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她指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建设应聚焦三大核心任务:一是要培养胸怀家国、勇担使命的高层次人才,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战略意义;二是要造就专业扎实、善于实践与传播的创新型人才,增强其应对实际问题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三是要推动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聚焦“中文+”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深化研究,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国际中文教育知识体系。她表示,语合中心将继续通过课题资助、期刊支持及多样化培训项目,为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主旨报告环节,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钟英华教授深入阐述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建设与分层实践体系的构建路径;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刘利教授就国际中文智慧教育的核心议题与发展趋势分享了前沿见解;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教指委委员赵杨教授系统剖析了“第二语言习得”课程的内涵结构与教学创新;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姜锋研究员从区域国别学视角出发,探讨了中文教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机制与传播策略。一系列报告从体系构建、技术融合、课程设计与跨文化传播等多重维度,为推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借鉴。

实操培训部分,上海外国语大学雷蕾教授以“文本分析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题,系统讲解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方法;郝瑜鑫教授围绕“实验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深入阐释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培训还特邀复旦大学高顺全教授与云南师范大学齐春红教授进行教学示范与经验交流,有效提升了参训教师的研究应用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此外,培训还设置了分组讨论环节。学员们结合各自的教学与研究实际,积极发言、交锋思想,既在讨论中凝聚共识,也在辩论中迸发创新灵感。各分会场交流气氛热烈、风格各异,展现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学术生态。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次培训有效汇聚了全国国际中文教育骨干教师的智慧,强化了院校协作与经验共享,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共同体注入了新的动力。此次培训也为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学科发展与师资培育提供了宝贵借鉴。学院将积极吸收前沿理念与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推动中文国际传播与跨文化研究迈向更高水平。



/文 单兴苗